過去玩乾燥花圈 總想做得澎派豐盛
繽紛展出艷麗的花色
穿金戴銀 像赴宴般華麗
但視覺的多彩多姿卻無法傳達
我對於自然野趣的情有獨鍾
山林裡堅強生長 恣意繁茂的植物們
比花園裡的嬌客多了點趣味
野草野花入花圈
希望能呈現原原本本的林野~
@野草花圈
有時跟W一起走一段後山
舒活筋骨 去化膽固醇
欣賞四季山色 輕易就發現邊坡裡
有些可以入花圈的材料
蔓藤類的『海金沙』 就很適合編織
採集後 行走間就編出一個『圈』
曲折的姿態 變化多端的葉 輕巧的圈
彷彿海金沙還纏繞著附生的植物
把自然風乾的野果放在各個角落
打上拉菲草結 繫個紅酒瓶的軟木塞
共同舉杯敬敬這位山裡的來客
@紫珠戀上風
去年秋天採集的『台灣紫珠』
是山林裡的珍珠
秋神遺落的耳飾
走在山裡 不難發現紫珠的身影
只是每棵都長得好高
結了果 可能全進鳥兒的肚子裡
要想想辦法分一杯羹啊~
@青葙刺蔥花圈
老媽知道我愛這些山林野草
回觀音山老家時
看到適合的 也會幫忙蒐羅
知女莫若母
外婆家旁邊 有一棵『刺蔥』
曾吃過『刺蔥煎蛋』 真實模樣卻不太認識
老媽撿來一堆漆黑的種子
本以為是我也有的『血桐』
比對下造型有明顯差異
成串的『刺蔥子』雖然外表不華麗
細細碎碎的硬殼蓇葖果 也具特色
散步發現『青葙』 俗稱野雞冠花
隨風播種 路邊一片紫紅
塔狀花序 造型特殊 顏色討喜
春天時節 常能發現她的蹤跡
搭配『石斑木』與『海金沙』
@金燈花圈
秋天把握時機 再去尋找『台灣紫珠』
實在好愛她由紅轉紫的顏色變化
搭配酸漿果、金杖菊、紫薇、蓮蓬
黃、橙、紫的對比
@羊蹄海金沙花圈
野草『羊蹄』開著長串淡綠色小花
道路兩旁或廢耕地 都能見識到她的旺盛生命力
採了一些試做花圈
混合『海金沙』的線條 更有野地風味
配上條狀的『串錢柳』 與星狀『冬葵子』
@柿子紅了
放肥皂的白色器皿有些去不掉的垢
改種乾燥花 『馴鹿苔』鋪底
一面放『圓葉油加利葉』和『山防風』
再加自家產的『馬拉巴栗』黃葉
另一面放木質化的『大花紫薇』蒴果
再排些『阿里山月桃』的果實
新年時買的『南瓜茄』 風乾多時已漸乾癟
好像秋天葉落枝枯 柿子獨紅的蕭瑟感
南天竹的果實也很適合當乾燥花材
是花圃裡常見的植栽
頂樓也有種 不過已過賞果時間
剩稀稀落落的幾顆
留下來的枝條也有型
安插在花盆裡 詮釋出幾棵小樹的風貌
這樣小而雅致的乾燥盆飾 是我喜愛的山林野趣
之前讀茶道大師『千利休』
關於美學概念『wabi-sabi』
如何打掃滿是落葉的庭院?
首先用草耙把地清理得一乾二淨
然後 搖晃其中一棵樹 讓少許樹葉掉落
這就是『wabi-sabi』
這樣質樸(rustic)簡單的日式美學
運用在乾燥花裡 以樸拙取代矯飾造作
是我追求的方向
平日上班 假日陪小孩
實在沒時間到花市採買花材
後山成了我的寶庫
像是自給自足的農夫 想吃什麼
就在野地裡採些可以吃的野菜
簡單料理後上桌
散步之餘 找尋野花野果
順手捻來 隨意變化
將山林四季 濃縮在乾燥花飾裡
繁忙腳步裡的調劑
讓樸拙又富趣味的自然氣息綴飾在生活中
喜歡山林的我們 沒有時間一起登高山
偶有的空擋 W陪我一同當個採花姑娘
這份悠閒 該當滿足
@延伸閱讀
1. 痞客邦網誌/Naturally @ 療癒系~乾燥花盆飾III
2. 痞客幫網誌/Naturally @ 療癒系~手作乾燥花圈II
3. 痞客幫網誌/Naturally @ 療癒系~手作乾燥花圈
4. 痞客幫網誌/Naturally @ 乾燥花
5. 痞客幫網誌/DIY @ 乾燥花串飾{綠色穀倉}
6. 痞客邦相簿/Naturally @ 手作野草花圈IV
7. Wabi-Sabi給設計、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Leonard Koren著,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