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苔蘚植物的喜歡是從一次旅遊京都“金閣寺“開始,日式庭院設計對於苔蘚植物的植栽如同珍寶,看見工作人員趴在苔地上慢慢撿拾上方的落葉,不用掃把掃除苔蘚上的雜物,立即吸引我的注意,園內也販賣一盒盒翠綠茂密,帶著香味的苔蘚,頓時被那微小的植物觸動,當時真想帶一盒回來台灣;也因如此,回到台灣便開始觀察,發現環境中許多苔蘚植物在不起眼的角落茂密生長,原來它們就在我身邊。
![]() |
|
梅峰農場野地拍攝 |
疣小金髮苔 |
苔蘚植物屬於較低等的陸生植物,所需要的環境莫不是在潮濕、涼溫的地方,它們的存在具備環境中空氣與水質指標性意義,一般大眾對於它們的概念僅是野草般的不起眼,或是地板長出苔蘚濕滑惱人,不知苔蘚植物可是具備醫葯與生物技術的潛力,忽略這大自然的珍寶;園藝上會以苔蘚作為培養蘭花時充當保濕土壤用的水苔,或是將苔蘚作為苔球包覆植栽(下圖為之前參加菁山苗圃苔球教學活動的作品),若能給予它們所需的生長環境,便能世代交替、生生不息、永保青綠。
|
苔球 |
2007年農委會公佈研究,發現台灣苔蘚分布密度種類多樣性是世界第一。而且台灣的面積僅日本的四分之一,證實台灣的苔蘚多樣性和密度,在全球數一數二。
|
|
薪氏曲柄苔 |
孢蒴成熟(是不是很像神奇寶貝的喇叭芽) |
台灣大學農學院附設的梅峰農場內,也規劃一小區域的“苔蘚栽培區“,這次(200808)規劃梅峰兩天一夜的行程,主要就是為了能一次看足這嬌小惹人愛的綠色植物,為了能深入認識這些微小寶貝,事先也先閱覽過林善雄教授出版的“梅峰小宇宙“,屆時按圖找尋。
|
地錢 |
|
地錢&薪氏曲柄苔 |
|
地錢 |
|
地錢-就是這麼翠綠 |
梅峰農場內的“苔蘚栽培區“以架高的方式培養,利用廢棄的水耕草莓栽植架,不需蹲在地面,只要微微彎腰就可觀察,棚內望去全是看似綠油油草地般、摸起來的觸感像海綿肥厚、有彈性的各式苔蘚(平時棚內會上鎖,必須請導覽員開門方可入內);不過,它們實在太迷你了,用肉眼觀察(導覽員芭樂已經借我放大鏡),加上書上的圖鑑介紹還是無法精確辦認品種,只能大概說出而已!我想,若真的要一探究竟,就得要用顯微鏡才能明辨其間的差異,如有錯誤也請高手指正。
|
|
鞭枝懸苔(梅峰野地拍攝) |
架高栽培 |
在這海拔2100公尺高的梅峰,能夠一次滿足看見最愛的苔蘚,輕輕地觸摸、聞聞它們發散的草香、心中澎派的對它們吶喊“我愛你“,根本不想離開,哎啊....能在這裡與它們一起生活真是幸福!真是一個好所在!
若想近距離欣賞除了到梅峰一遊,也可到我的無名相簿有更多讓人中毒的照片。
延伸閱讀
1.梅峰小宇宙-苔蘚植物世界/林善雄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梅峰農場/http://mf.ntu.edu.tw/
3.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22771
4.無名相簿/200808梅峰-苔蘚植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