騂到八里的『聖心女中』上學
每天搭車往返 主要喜歡這寬闊校園
幾乎是一座山的教學環境 讓都市的小孩親近自然
天氣好 老師帶著爬趟小山
在滿滿的綠意裡面散步
這是城市的幼兒園難以企及的
另外 媽咪也喜歡的是
『聖心女中』藏有日本國寶級建築師『丹下健三』在台代表作
平時校園並不開放參觀
趁著學校親師懇談會 拜訪心儀已久的建築作品
記錄1965年丹下健三筆下的『聖心女子大學』
@丹下健三在台灣
原本『聖心女中』的校園規劃
是要建構女子大學
長而迂迴的坡道 寬闊的校園環境
能體會當時創校辦學的宏遠設想
平常散步爬山 騂都說是森林探險
問騂看到些什麼 騂說~
樹、花、蝴蝶 還有聖母、牧羊人
覺得奇怪 耶誕節已經過去
馬槽應該收起來了 怎麼還有『牧羊人』
走過斜坡 發現真的有牧羊人與羊群
學校裡處處有雕像
走過斜坡路段
『普利茲克獎』得主丹下健三 在台代表作
傳說中的『船屋』就在眼前
灰色的混凝土建築
歷經五十年歲月 依舊美麗
屹立不搖的現代建築典範
之前看過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新宿『新東京都廳舍』
台場『富士電視台總部大樓』
都是丹下健三的手筆
前衛的現代風格 創新的造型
延續建築師力求突破 不斷挑戰的態度
2013年參加URS21『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的研習課程
才深入了解丹下健三的表現手法
並得知臺北八里也有大師的作品
圓弧造型 細石子牆面 三角窗框
橋廊連貫餐廳、行政與宿舍各區域
橋廊下的柱子呈現板狀結構
可以藏身在柱體後面 玩躲貓貓的遊戲呢~
草坡上廣場 騂口中的『聖母媽媽』
一群三歲小娃 散步至此得耗一些腳力
在『日本建築教父』的作品下休憩 好棒的體驗
空間展現許多趣味
建築體質樸而雋永
回頭再看圓弧柱體
船屋造型更加明顯
長廊延伸的建物
體現『代謝派』向外生長繁衍的概念
甲板鋪設鵝卵石
在兩樓高的長廊上 看到船首的意象
有機體的建築概念 建物隨著時空轉變
延伸所需的建築網絡
『代謝派』精神 醞釀在台灣的早期建築中
不同造型的窗 讓空間產生多變的光線
橋廊上突出的排水組
實用機能 兼具建築外觀變化
橋廊中段望向山前廣場
聖母媽媽的雕像
緬梔花季時 一定很美
校園裡種植不少櫻花
可惜花季已近尾聲
餐廳
宿舍
多變的窗型
板柱狀結構 也出現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架高建築體 是丹下健三的早期風格
概念源自日本的『彌生』文化
風和日麗的週末 親師座談之餘
爬半座山 品味大師級創作
歷久彌新的建築 增添校園的人文氣息
漫步在船屋 親身感受代謝派 看見建築師的思維
可惜無法進入建築中 體會丹下健三對內部空間的詮釋
騂在聖心將會待上不少日子 往後參與其他活動
再訪這處美麗校園 走入建築巨擘的風景
@延伸閱讀
1. 痞客幫網誌/Artistic @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台北URS21}
2. 痞客幫相簿/Artistic @ 聖心女中{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