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大同區
與中山區一路之隔
沿捷運淡水線
帶狀公園散步
某些地方可以稍作停留
讓孩子玩上一陣子
在車水馬龍的都市裡
找安靜的角落
@ 散步台北 | 建成公園
「建成公園」
承德路二段靠台北車站方向
周邊的赤峰街街區
有蠻多日本遊客
熱鬧的南西商圈
赤峰街小店林立
新舊並存別有風情
旁邊的建成公園
有孩子喜歡的大草皮
公園的兒童遊樂設施
假日時段總是客滿
兩姊弟無法盡興地溜滑梯、盪鞦韆
在草皮區玩
落葉、樹枝就是玩具
小孩很容易自得其樂
低頭尋寶
各有各的玩法
Tomo想用樹葉編東西
一直失敗
氣得很
經過多次嘗試
成功串接樹葉
他說編出一隻小鳥
要飛給我看
幾片落葉
就玩上好久
公園是很棒的遊樂場
離開建成公園
小孩還不想回家
在附近走走
假日的捷運地下街
南來北往的人還是不少
上面的帶狀公園就很清幽
兩姊弟追逐遊戲
一路玩回家
@ 花博公園 | 台北故事館
延捷運淡水線
往北散步到花博公園
有假日農產市集
人潮滿滿 買氣強強滾
中山北路另一側的美術館園區
相對清淨
騂開啟喋喋不休的
說故事模式
講述小遙探險隊的所見所聞
Tomo玩飛盤
勇猛地奔向爸爸
要爸爸往他身上射飛盤
尋求刺激的衝撞
準備用飛盤攻擊媽媽
台北市立美術館
室內展館封閉整修
戶外廣場有大型裝置藝術「庇護所」
庇護所內
竹片編織的結構
上頭形成一個眼
Tomo發現大平台
自動脫鞋子
在庇護所內來去玩耍
天然的竹材
建構出有機平台
光線通透
參觀者被包覆在裡頭
舒適而寧靜
竹編高高低低
很適合手中的玩具車越野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至2018夏天都進行封館整修
旁邊的台北故事館有開放
購票入場參觀
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的洋樓
一樓為磚造
二樓為原木結構
外觀像童話故事的小城堡
為市定古蹟
一樓佈滿造型獨特的花磚
百年的歷史痕跡
保留舊時的別莊風光
目前由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經營
「木藝造器.福鉋台北」
展示木藝裝修年代
純手工的鉋刀工具
過去繁榮興盛的手工木製產業
精緻的日式窗櫺
手工精準度媲美機器加工
手感與質地都勝過制式窗格
兩個小孩留言
隨意塗鴉的到此一遊
為了讓小孩慢慢參觀百年建築
媽媽依照介紹提示
要他們找出藏在建物裡的秘密
有任務在身
姐弟倆認真找尋答案
後院有「小公園」的指標
上去一看 有溜滑梯
隱蔽的小公園
成了孩子的小天地
傳統的水泥滑梯
平滑好溜
左右兩邊
兩個小孩不吵架
Tomo喜歡自己發明新玩法
這個秘密基地
外頭是車流不息的中山北路
我們彷彿置身另一個世界
很寬的滑道
Tomo連翻帶滾
溜滑下來
完全沈浸在磨練技巧中
體驗各種翻滾姿勢
玩樂最開心
改用趴姿
努力擦亮這道水泥滑梯
旁邊也有鞦韆
兩個孩子自在玩樂
爸媽輕鬆在一旁休息
玩得很開心
竟然湊在一起
真是感人的一刻
希望這和樂氣氛
可以持續
別再讓我們要大力拉開吵翻天
快打起來的兩隻小獅子
很小的「小公園」
不想回家的小孩
要繼續旅行
再返回美術館園區
騂隨身攜帶的相機道具
要拍下喜歡的東西
女生文靜些
男生在鏡頭外狂奔
拿出飛盤繼續練習
姊姊淡定的目光
看著電力飽滿的弟弟
在公園空地跑跳
騂就笑得很開懷
不停的在公園內打轉
來回之間
又發現一處新地點
美術館園區一隅
「王大閎先生」
建國南路自宅重建案
王大閎建築師
台灣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教育的建築師
融合西方廿世紀密斯建築的簡約
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空間
中國的庭園與現代簡約的
幾何視覺元素
臥室的圓窗
室內傢俱也一併復原
被譽為建築詩人
假日的花博公園
順著小孩想玩的地方走
天色漸暗
要下雨的樣子
真的該回家了
在家裡附近走走
省去開車的麻煩
就隨孩子的意思移動
看看遠方
讓近視家族的眼睛放鬆一下
聽見Tomo說好累喔~
難得電力快要耗盡
回家梳洗用餐後
小遙小智準備睡覺了
平淡的一天
無奇的地點
卻有探險隊滿滿的故事
@ 延伸閱讀
1. 痞客邦網誌/Traveling @ 迪化休閒公園{台北}
2.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逛逛空中大學
3. 痞客幫網誌/Amber @ 度晬
4. 痞客幫網誌/Amber @ 慢日記~兩歲生日快樂
5.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3&1/2生日快樂
6.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就要醬玩
7.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當我們窩在一起
8.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勁量小子
9.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足歲!Happy Birthday
10. 痞客幫網誌/慢日記 @ Simple Life!
11. 痞客邦網誌/ 慢日記 @ 散步台北市